對將來的判斷
我認識的真實例子:一對夫妻想要買樓,雖然兩人已一同研究了資料(利率、供應量、需求... etc.)。但同一項資料,卻可以產生對將來有不同的看法(e.g. Fact: 樓價相對入息中位數越升越高,看法(1):越來越少人買樓,需求減少(利淡);看法(2):樓價升代表是好的投資項目,會更吸引多啲人買)... 然而,將來樓價是升是跌,其實是一個機率的問題。
理論上的解決辦法,是討論至一個大家同意的機率,(e.g. 60%升,30%唔郁,10%跌),然後根據賠率下注碼.
可惜買樓的銀碼太大,大部份人只有"買"與"不買"兩個選擇;結果為了避免一次過沒頂,很多人寧願選擇"不買"(Risk adverse).我上文例子中的丈夫就是因為無買,被妻子怨足幾十年.
****
剛巧正在讀"Thinking in bets";書中的道理很多都已在之前讀過. 將機率思考放到投資上還好,因為可以分散投資,但應用到生活上的決定,則有很多的限制--
例如,一個年青人想放棄一份政府工去做明星,假設每一千個人就能有一個成為明星,而成為明星則能將收入增加一萬倍... 純以機率X賠率,是應該做.但其實最重要的考慮因素,卻應該是,如果最後屬於失敗的1/999,生活會如何.
選擇,不是去選"最好"的那一項,而是選"最少壞處"的一項.
同理, 六合彩明明很大機率蝕本, 但仍然很多人買
回覆刪除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理性選擇
刪除一個年青人想放棄一份政府工去做明星.. 某個姓楊前高官正是如此, 最後好似喺退休時都開到演唱會。
回覆刪除我其實覺得造人真係幾唔人道, 逼上梁山做大決定, 成敗幾近乎決定一世。
「先做高官,再做歌手」vs 「先做歌手,再做高官」係兩回事喎。
刪除》我其實覺得造人真係幾唔人道, 逼上梁山做大決定, 成敗幾近乎決定一世。
所以,運氣比努力重要。